中華品玉文化
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的孔夫子曾說:「君子無故玉不去身」。玉石之於中國富含深層的文化底蘊。
和田玉-祥獅獻瑞
國際珠寶首飾聯合會(CIBJO)對玉所下的定義:Jadeite 硬玉(輝石類礦物)或 Nephrite 軟玉(組成為陽起石和透閃石)。
東方國家對玉石的熱愛風氣行之有年!
玉石,不像黃金、白銀可大量回收再加工。其有不可回朔性,加上當朝時代的工法與技藝,隨著師傅的年長逝去,很多都失傳了;稀缺性使得求過於供,因此價位也跟著水漲船高。
和田玉-玉鈴管
一千多年前,西晉文學家陸機在《文賦》中提到:「石韞玉而山輝,水懷珠而川媚。」意思是一座山會因為有美玉而綻放著光輝。
而再往前推至東漢,許慎《說文解字》:「玉,石之美者。」
從他們對玉的評價上,不難想像為何考古學家會從帝王的陵墓中挖出諸多玉石陪葬品;從眾多御用擺飾、器皿中,發現玉的蹤跡。玉不僅是地位的象徵,也是有德性的表現。
和田青白玉-古龍玉牌
春秋時期的思想家孔子其實早已將中國人對玉的評語做個總結。在《禮記˙聘義篇》的原文中,子貢問孔子:君子為何把玉視為貴重的物品,而看不起其他外表像玉的石頭,是因玉稀少才顯得珍貴嗎?
孔子回答:「昔者君子比德於玉。」意指早在他以前的朝代,於夏商周時學識淵博而又品德高上的人便喜歡將自己與美玉相比擬,並向玉看齊。
孔子認為:君子用玉來比喻一個人的德行;因它柔潤而富有光澤,好比君子的仁愛;它堅實而有紋理,好比君子的智慧;它剛強而不屈服,好比君子的行為方式;它正直而不暗昧,好比君子的行為;它百折不撓,好比君子的勇氣;它瑕疵與美好同時顯現,好比君子的真情。敲擊它,發出的聲音清脆激越而且很遠都能聽到,其停止也是暫時的,這好比君子的言辭;所以雖然外表像玉的美石能雕刻出花樣,但不如玉那樣從裡到外才德兼備。
因玉的細膩、溫潤、堅韌、剛強、潔淨跟美好的人性品格極為相似,所以孔夫子才會說:「君子無故玉不去身。」而孔子說的這番話,提供了愛玉人士一個擇玉的標準--玉的五德。
外觀形狀完整度(有無裂紋)、色澤潤度、硬度(年份)、敲擊發出的聲響以及渾然天成的紋理。
從這些判斷出所謂的好玉(玉的本質)。而雕刻工藝、時代背景的應用寓意等是我們賦予它的其他評定標準。
和田玉掛件 蝙蝠、竹簍與魚|象徵意義:福在眼前、豐收有餘
和田玉-玉壺
以上的文章由TingXuan葶依個人經驗與整理相關文獻研究所分享,轉載請註明出處。